公選王提醒參加重慶遴選的考生,往年的真題是很好的學習參考資料哦【2023重慶市遴選筆試資料】歷年重慶市公開遴選筆試真題匯總(2010-2023)大家還可以注冊公選王遴選網會員,更方便備考學習。
重慶市工業企業以數字化為引領深化技術改造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行動方案(2023—2027年)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D精神,認真落實全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工作部署,進一步推動全市工業企業以數字化為引領深化技術改造,一體推進數智賦能、創研賦能、生態賦能、平臺賦能、金融賦能“五個賦能”,貫通實現技術工藝、產品體系、產品質量、產業鏈條、經濟效益“五個優化”,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力爭到2027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和高成長性規下工業企業均至少開展1次技術改造,累計新實施技術改造投資項目1萬個以上,技術改造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比重提高至40%,促進全市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提高至92、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至50萬元/人、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2年累計下降13%,全市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進一步提高,有力支撐全市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
二、工作任務
(一)提升技術改造第三方支撐服務能力。推動需求側與供給側雙向互通、市場與政府協調聯動,構建形成“線上+線下”的產業數字化賦能體系。以數智賦能、創研賦能、生態賦能、平臺賦能、金融賦能為導向,建設產業大腦能力中心重大應用,整合技術研發、檢驗檢測、工業互聯網、節能服務等領域市場主體服務能力,構建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等(組件、工具)資源池,擴大技術改造第三方服務源頭供給。迭代建設一批產業數字化賦能載體,打造具備集案例示范、場景體驗、產品展示、現場實訓、供需對接等功能于一體的線下實體。依托產業大腦能力中心重大應用,引導第三方機構面向中小企業共性需求,推廣應用一批“小、快、輕、準”的解決方案,有效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圍繞一體實現技術工藝、產品體系、產品質量、產業鏈條、經濟效益“五個優化”,鼓勵第三方機構研發定制化解決方案。(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科技局、市大數據發展局、市金融監管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
(二)深化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區域評估制度,以產業園區為載體,推進“區域評估+承諾制備案”普遍落實,實現環評、能評等“高頻”審批事項“立等可取”。重塑“原廠房”“零土地”類技術改造項目規劃、施工環節審批流程,對利用現有廠房單純購置設備的“原廠房”技術改造項目和在現有土地增設生產場地的“零土地”技術改造項目優化設計審批流程,提高相關企業開展技術改造便利度。結合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在統一管理下加快推動建設一批中小企業集聚區,引導分散在產業園區外的企業搬遷入園,實現升級發展。(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拓展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綜合效用。推動技術改造與技術進步聯動,定期從全市科技成果中遴選一批具備工程化應用條件的先進適用技術開展對接活動,促進科技成果應用與驗證。分行業制定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技改指南,支持領軍“鏈主”企業輸出整體改造解決方案、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改造,建設行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一批“一鏈一網一平臺”試點示范,促進產業鏈整體提升。探索產業園區組織中小企業整體改造路徑,以技術改造促進產業組織優化重塑。大力開展智能制造診斷評估、綠色生產水平評估等行動,并以此吸引更多研發設計單位、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制造及綠色制造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等第三方機構參與我市產業大腦能力中心賦能體系建設和在渝設立法人企業,對技術實力強、服務效果好的第三方機構加大支持力度,發展壯大平臺經濟,促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科技局、市國資委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大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政策支持力度。出臺“技改專項貸”政策,綜合運用貸款貼息、擔保費補貼等財政金融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技術改造貸款項目給予支持,激發金融機構技術改造貸款投放積極性。運用“綠易貸”再貸款、“綠票通”再貼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銀行積極滿足工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融資需求。常態化梳理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融資需求清單,依托“長江渝融通”“長江綠融通”系統,建立精準高效的融資對接和監測通報機制。擴大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等金融產品覆蓋范圍,拓展供應鏈金融、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轉型債券、科創票據等融資模式,持續降低企業技改項目融資成本。全面落實“技改九條”政策,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對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產生的重大新產品,探索推行政府首購,逐步提高國有企業采購首臺(套)產品和服務的比例。鼓勵有條件的區縣(自治縣,含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以下統稱區縣)參照制定配套政策。(市經濟信息委、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建立健全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健全項目“清單化”管理機制,由各區縣對本轄區規上工業企業和高成長性規下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意愿及進度安排進行全覆蓋“掃街”摸排,編制形成區域技術改造五年滾動計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推動各區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組織第三方機構對納入年度實施計劃的企業進行診斷評估,形成“一企業一報告一建議”,幫助企業找到實施技術改造的著力點。每年從年度實施計劃中遴選一批體量大、代表性強、經濟效益好的項目納入市級年度重大建設項目管理,加強年度實施計劃調度,構建形成市、區縣聯動“閉環”推進格局。(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在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立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工作推進專班,統籌謀劃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研究重大政策和重大事項。各區縣要強化責任意識,把技術改造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細化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舉措,確保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實現質的顯著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市級各部門要立足自身職責,主動靠前服務,為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提供良好環境和便利條件。(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牽頭,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參與)
(二)加強宣傳推廣。聯動數字重慶建設,定期發布創新應用場景清單和城市機會清單,以新的市場空間帶動形成新的技術改造需求。圍繞“創新工廠”、數字化綠色化“雙化協同”等風口領域,每年實施一批試點示范項目,定期組織技術改造優秀案例現場集中觀摩活動,組織編寫優秀案例集。加強技術改造政策、行政審批制度等的宣傳貫徹和融資等業務培訓輔導,增強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所需專業知識儲備。(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大數據發展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
(三)嚴格督查考核。將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納入“八張報表”管理,通過“賽馬比拼”“五色圖”等機制考評各區縣抓技術改造工作情況,推動提高技術改造投資增量、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等指標在各區縣綜合目標考核中的權重,扣緊壓實區縣抓技術改造工作責任。(市經濟信息委負責)
公選王推薦參加重慶遴選的考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