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院簡介
重慶市中醫院始建于1902年,距今已有122年歷史,是重慶市規模、實力強,集醫療、教學、科研、公益四項中心職能于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中醫龍頭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定的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國家愛嬰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是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及疫病防治基地依托中醫醫院、首批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建設單位、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單位,國家中醫康復中心建設單位,并成功進入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項目儲備庫,也是國家和重慶市中(西)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現為重慶中醫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和第一臨床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重慶市中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重慶中醫院和第四臨床醫學院。在2022年度國家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中,我院國家監測指標得分869.21分,位居全國中醫醫院第30名,獲A等級,顯著提升了重慶中醫藥在全國的影響力。
醫院現分江北區南橋寺院部和渝中區道門口院部,占地173畝,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醫院編制床位2500張開放床位2621張,臨床科室44個,醫技科室10個。年門診量超過30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近8.5萬人次。現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個,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專科11個,國家中醫優勢專科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3個、二級實驗室2個,診斷鑒定機構1個,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4個,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1個,重慶市中醫藥重點學科19個,重慶市中醫重點專科15個和重慶市中醫名科9個,重慶市中西醫結合醫療中心3個,重慶市醫療質量控制中心7個,重慶市首批公共衛生重點專科2個,重慶市市級臨床診療中心1個,院內研究所4個,是中國-新加坡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重慶)、中國-巴巴多斯中醫藥中心、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皮膚、針灸)、重慶市中醫特色診療工程技術中心、重慶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獨立招收)、中醫藥傳承博士后工作站、重慶市中醫護理臨床技術指導中心、重慶市皮膚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慶市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慶市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國家(重慶)中醫康復示范中心、國家(重慶)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重慶市中醫治未病中心。醫院設有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重慶分中心、全國針灸臨床中心重慶分中心,辦有《中國中醫急癥》雜志。重慶市中醫藥學會、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重慶市針灸學會和重慶市中醫藥行業協會均掛靠在醫院。
醫院現有在崗職工39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專家600余人,有國醫大師(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2人,全國名中醫3人,國家青年岐黃學者2人,國家衛生健康行業經濟管理領軍人才1人,重慶市首席醫學專家3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專家12人,重慶市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專家8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首批重慶市醫學領軍人才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17人,市級名中醫42人,國家和省級師帶徒導師33人,重慶英才?名家名師3人,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9人,重慶市首席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2人,重慶市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重慶市中青年醫學高端人才27人、工作室2個,重慶市巴渝岐黃學者6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103人。博士及在讀博士261人,在站博士后100人。
二、工作站介紹
2012年,重慶市中醫院(重慶市中醫研究院)獲批設立重慶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10月,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批準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0年12月,經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研究同意,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獲批獨立招收資格。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站以來,目前已累計招收120人,其中2023年招收41人。在站博士后累計獲批(主持)各個層級課題90項,獲經費資助1379萬。其中課題46項,包括1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30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省部級課題37項,其他廳局級課題7項。
三、申請條件
1.博士研究生,入站時獲得博士學位時間一般不超過3年。
2.原則上年齡35歲及以下。
3.具有扎實的科研基礎及科研發展潛力。
4.中醫藥專業優先。
5.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3.0分以上SCI或主持省部級及以上課題者優先。
四、博士后待遇
1.博士后在站期間薪酬待遇包括基本工資、保險、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崗位績效等,稅前總收入約35-40萬/年(中期考核合格一次性發放8萬元博士后日常資助)。
2.博士后進站給予科研啟動金10-15萬元/人,出站考核優秀給予一定獎勵;主持國自然項目、發表高水平sci文章等根據醫院《科技工作考核管理辦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激勵管理辦法》享受獎勵,100萬,同時工資相應上浮。
3.全力支持博士后申報各級項目,博士后在站期間科研成果按照醫院相關規定進行獎勵。
4.博士后表現優秀、成果突出,在站期間可按主管部門要求及程序辦理入編相關手續。
5.博士后職稱申報要求參照醫院相關規定執行。
五、2024年招收計劃
序號 | 處(科)室 | 崗位 | 招收人數 | 所學專業 | 職稱要求 | 執業資格、工作經歷及其他要求 |
1 | 心內科(道) | 中醫師 | 1 | 中醫內科或中西醫結合 (心血管方向) | 初級及以上 | 取得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發表3分以上SCI,有心臟介入操作經歷優先 |
2 |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南)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呼吸方向)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鄔海橋,研究方向: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取得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證書 |
3 |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道) | 中醫師 | 1 | 中醫學 (呼吸病方向) | 初級及以上 | 取得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發表3分以上SCI |
4 | 消化內科(南)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 | 合作導師:楊小軍,研究方向:功能性胃腸病基礎與臨床研究,中醫類別以第一作者發表3分以上SCI論文,臨床醫學類以第一作者發表5分以上SCI論文,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 | |
5 | 消化內科(南) | 醫師 | 2 |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 | 初級及以上 | 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中醫類別以第一作者發表3分以上SCI論文,臨床醫學類以第一作者發表5分以上SCI論文 |
6 | 內分泌科(南) | 全職博士后 | 1 | 醫學類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朱丹平,研究方向:內分泌疾病發病機制與臨床研究,中醫專業優先,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取得規培合格證書者優先 |
7 | 腦病科(南) | 全職博士后 | 4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神經內科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唐軍、李陳渝、舒建中;研究專業/方向要求:中醫藥防治腦病;科研業績要求:①中醫藥專業應至少以第一作者發表研究性CSCD論文2篇或發表研究性SCI論文1篇(IF≥2.0);或作為主持人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1項;②臨床醫學及其他專業應至少以第一作者發表研究性SCI論文2篇(單篇論文IF≥2.0),其中JCR二區及以上1篇;或作為主持人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1項 |
8 | 腦病科(道)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內科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楊健、熊昕,研究方向:中醫腦病,取得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證書 |
9 | 腎病科(南)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學類 | 初級及以上 | 導師:熊維建,研究方向:腎病方向,發表CSCD論文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及規培合格證書 |
10 | 腎病風濕病科(道)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李琦暉,有良好的科研基礎,取得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 |
11 | 腫瘤科(南)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輦偉奇、劉勇,研究方向:腫瘤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至少以第一作者發表研究性CSCD論文2篇或發表研究性SCI論文1篇(IF≥2.0),臨床專業須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者優先 |
12 | 腫瘤科(南) | 全職博士后 | 1 | 臨床醫學類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輦偉奇、王懷碧,研究方向:具有腫瘤臨床轉化研究背景,有志于從事腫瘤放射生物學研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發表影響因子≥8的SCI收錄論文2篇及以上,須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 |
13 | 腫瘤血液病科(道) | 全職博士后 | 1 | 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胡陵靜、蘇立,研究方向:腫瘤或血液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研究性SCI論文2篇(單篇論文IF≥2.0),其中JCR二區及以上1篇;或作為主持人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1項 |
14 | 肝病科 | 全職博士后 | 5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肝病、消化方向)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劉華寶,研究方向:中醫肝病或脾胃病方向,臨床專業須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科研業績要求:中醫藥專業應至少以第一作者發表研究性中國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篇或發表研究性SCI論文1篇(IF≥5.0);或作為主持人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1項 |
15 | 針灸科 | 全職博士后 | 2 | 針灸推拿學 | 初級及以上 | 近三年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歷學位或2024年應屆畢業博士生,年齡35周歲及以下,應為針推專業,特別優秀者入站時應在40歲以下。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應至少以第一作者發表研究性CSCD論文2篇或發表研究性SCI論文1篇(IF≥2.0);或作為主持人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1項。 |
16 | 康復科 | 全職博士后 | 1 | 針灸推拿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神經康復、兒康、心肺康復) | 初級及以上 | 導師:周杰,研究方向:神經康復、兒康、心肺康復方向;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三甲醫院相關工作經歷優先;中醫藥專業應至少以第一作者發表研究性CSCD論文2篇或發表研究性SCI論文1篇(IF≥2.0);或作為主持人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1項。臨床醫學及其他專業應至少以第一作者發表研究性SCI論文2篇(單篇論文IF≥2.0),其中JCR二區及以上1篇;或作為主持人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1項 |
17 | 老年科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 初級及以上 | 導師:何德英,老年或心血管疾病方向,取得中醫類別執業醫師 |
18 | 中醫經典科 | 中醫師 | 1 | 中醫學 | 初級及以上 | 取得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呼吸心內或重癥工作經歷者優先 |
19 | 兒科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兒科學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盧慧娜,研究方向:小兒呼吸或中藥機制研究優先,具有扎實的科研基礎和團隊合作能力,科研要求發表SCI文章,參與科研項目優先 |
20 | 急診ICU(南)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西醫類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羅真春,研究方向:膿毒癥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基礎與臨床,以第一作者發表SCI.單篇影響因子>3 |
21 | 急診ICU(道)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 中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鄧揚嘉,研究方向:臨床醫學、內科學,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發表3分以上SCI或CSCD文章5篇及以上,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
22 | 神經外科 | 全職博士后 | 1 | 外科學(神經外科方向) | 初級及以上 | 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發表3分以上SCI,有博士后工作經歷 |
23 | 婦科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 初級及以上 | 近三年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歷學位或2024年應屆畢業博士生,至少以第一作者發表研究性SCI論文2篇(單篇論文IF≥2.0),其中JCR二區及以上1篇;或作為主持人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1項。生殖道感染、不孕、復發性流產方向優先,有國外高校經歷,sci3分及以上,主持課題優先 |
24 | 婦科 | 全職博士后(生殖醫學中心) | 1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遺傳學、胚胎工程學、生物學(遺傳學研究方向或胚胎學研究方向)、臨床檢驗診斷學(遺傳學研究方向或胚胎學研究方向)、衛生檢驗學(遺傳學研究方向或胚胎學研究方向)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夏敏,研究方向:胚胎學或遺傳學方向優先考慮;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1篇以上,論文單篇IF≥4或兩篇SCI影響因子相加IF>5 |
25 | 乳腺科 | 全職博士后 | 2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 初級及以上 | 導師:呂鋼,研究方向:乳腺炎性疾病中西醫基礎及臨床,以第一作者發表3分以上SCI,取得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證書 |
26 | 肛腸科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徐月,研究方向:結直腸疾病或腸道動力研究,科研業績優秀者優先,取得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證書 |
27 | 周圍血管(創面修復)科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外科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周小莉,研究方向:中醫外科學方向,發表研究性SCI至少一篇(IF≥2.0)或作為主持人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一項,取得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證書 |
28 | 疼痛科 | 中醫師 | 1 | 中醫學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李煒,近三年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歷學位或2024年應屆畢業博士生,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
29 | 眼科 | 全職博士后 | 1 | 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 | 1-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影響因子大于3分的SCI期刊發表眼科相關研究論文(不含綜述)至少2篇。2-有主持或主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經歷者優先。3-寫作能力較強,有項目申報、結題主筆經歷者優先。 | |
30 | 皮膚科(道) | 中醫師 | 1 | 中醫學(中醫外科學、中醫皮膚病學方向) | 初級及以上 | 取得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發表3分以上SCI,有博士后工作經歷 |
31 | 檢驗科 | 檢驗技師 | 1 | 醫學檢驗相關專業 | 初級及以上 | 取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研究方向:腫瘤免疫治療的應用學研究,近3年發表相關單篇30分及以上SCI優先 |
32 | 檢驗科 | 全職博士后 | 1 | 醫學檢驗相關專業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張娟,研究方向:腫瘤免疫治療,近3年發表單篇30分及以上SCI或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優先,取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
33 | 檢驗科 | 全職博士后 | 1 | 醫學檢驗相關專業 | 初級及以上 | 合作導師:張娟,研究方向:天然藥物的篩選與評價及在疾病防治中機制研究,近3年發表單篇5分及以上SCI或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優先,取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
34 | 放射科 | 全職博士后 | 1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生物醫學工程 | 合作導師:楊華,研究方向:CT、磁共振成像,發表單篇3分及以上SCI或主持省部級及以上課題優先 | |
35 | 藥劑科 | 全職博士后 | 3 | 中藥學、生物學相關專業 | 近三年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歷學位或2024年應屆畢業博士生,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1篇及以上。(科研業績要求:SCI論文單篇IF≥3) | |
36 | 制劑中心 | 全職博士后 | 3 | 中藥學、循證醫學 (中藥藥理、循證醫學、中藥質量方向) | 合作導師:楊敏、冷靜,研究專業/方向:中藥學,科研業績要求:有扎實的中醫藥理論基礎,有國家課題申報及SCI論文寫作經驗,中藥藥理、循證醫學、中藥質量方向各1個 |
工作站全年招收博士后進站,申請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員,可隨時提出書面申請,詳情請登錄醫院官網“人事人才”板塊,“博士后專欄”進行查看。
醫院官網:http://www.cqszyy.com/
聯系方式:重慶市江北區盤溪七支路6號行政樓四樓人事處(王老師023-63800303)
簡歷投遞:醫院官網-人事人才板塊-簡歷投遞-博士后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