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編給大家帶來小學教師招聘:小學教育理論綜合第二章第四節教育與社會人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四節教育與社會人口
一、 人口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一)人口的數量和增長速度制約教育事業的規模和發展速度
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是確定該國教育規模的基礎因素。人口增長過快,教育投資跟不上,就會影響教育規模的擴大,導致入學率和升學率降低、文盲率提高;人口數量過多,還會導致教育質量下降、人均教育投資減少、教育普及規格降低。
(二)人口的質量制約教育的質量
人口的質量對教育質量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直接影響是指入學者已有的水平(個體發展的重要的內部條件)對教育質量的總影響;間接影響是指年長一代的人口質量影響新生一代的人口質量,從而影響以新生一代為對象的學校教育質量。另外,全社會人口的各方面素質,尤其是人口的文化結構,作為大的背景對學校教育起著間接的作用和影響。
(三)人口的遷移和分布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人口的遷移和分布,也直接制約著地方教育的規模、結構和層次。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口、不同行業和職業的人el,對教育的要求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有不同類型、層次的教育體制與之相適應。
二、教育優化人口的功能★★
(一)教育是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教育和人口出生率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即一般人口出生率與教育水平成反比關系。其原因是教育程度的提高會改變人們的諸如“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等觀念,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同時,教育程度的提高也有助于加深人們對控制人口數量意義的認識,從而提高節育的自覺性。
(二)教育是提高人口質量的重要手段
通過教育,使總體人口的思想覺悟、道德修養、文化水平和身體素質得以提高。(三)教育是使人口的社會結構趨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人口的社會結構主要指人口的階級、文化、職業、地域、民族等方面。通過教育可以改變人口的文化結構與職業結構,使勞動者在不同的勞動部門或工作類別合理分布,以適應社會分工及社會職業結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