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為廣泛延攬高層次人才,助力高質量發展,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特開設博士后合作導師推介專欄,展示特色學科優勢、科研實力和一流導師團隊,誠邀軍地優秀博士人才來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單位速寫
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位于重慶市渝中區,由陸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和野戰外科研究所調整組建而成,是集科研、醫療、教學、戰備為一體的軍隊醫療衛生機構。
全國首批三級甲等醫院、重慶市首批涉外定點醫院。
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軍隊重點實驗室6個。
國家級創新團隊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個、全軍臨床重點學科9個、全軍戰創傷救治訓練基地1個、國家級住培基地25個、國家級專培基地2個。
現擁有一支以院士領銜,國家杰青、國家“973”首席科學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和國家優青擔綱,優秀后備人才輩出的杰出科技人才隊伍。
二、學術帶頭人及博士后合作導師簡介
(一) 梁華平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某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軍隊科技新星、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英才計劃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津貼和重慶市人才津貼。先后兼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急癥專業委員會第一、第二屆理事會副會長,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災害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承擔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技基礎加強計劃等國家科技部、軍隊科技委重點研發項目課題38項。主編/副主編專著9部,發表論文156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6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國際學會論文獎3項。
01研究方向
1.智能殺菌敷料的研制
2.全譜系病原體殺滅技術的建立及應用
3.新一代顛覆性抗感染藥物的研制
02招收要求
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SCI收錄期刊中科院前3區或IF≥3.0發表論著至少1篇。
03聯系方式
電話:023-68757531
郵箱:13638356728@163.com
(二) 徐祥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科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重慶英才計劃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重慶市中青年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卓越團隊帶頭人,重慶市博士后創新人才合作導師,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兼任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細胞和基因治療藥物質量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和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一屆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長期從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基礎與臨床轉化應用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分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重大研究項目30余項,發表SCI論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訊作者在Mol Cancer,Adv materials Ann Rheum Dis,Mol Therapy,EMBO Reports和J Adv Res等SCI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中科院分區1區論文20余篇,IF>20分6篇,最高影響因子37.3分,累計影響因子400余分,他引4800余次,高引論文3篇。以第一發明人獲發明專利14項,培養重慶市博士后創新人才和重慶市醫學青年拔尖人才3人,以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各1項。
01研究方向
1.新型CAR-T的設計及其治療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轉化研究
2.新型間充質干細胞亞群發現、免疫調節機制及其衍生物精準化治療創傷、炎性/免疫相關疾病的臨床增效新策略研究
02招收要求
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SCI收錄期刊中科院前3區或IF≥3.0發表論著至少1篇。
03聯系方式
電話:023-687587471
郵箱:xiangxu@tmmu.edu.cn
(三) 楊光明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某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重慶市醫學會創傷學專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創傷分會武器創傷學與創傷彈道學學組委員。軍隊重點項目首席專家,主要從事戰創傷救治與器官功能損害機理及防治研究,主持國家、軍隊及省部級課題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得發明專利5項。全軍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及省部級以上獎項共3項。
01研究方向
1.戰創傷救治與器官功能損害機理及防治研究
2.現代武器損傷評估與傷情特點研究
02招收要求
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SCI收錄期刊中科院前3區或IF≥3.0發表論著至少1篇,具有從事武器彈藥毀傷試驗、仿真計算模擬并發表毀傷效應學術論文經驗的優先考慮。
03聯系方式
電話:023-68757581
郵箱:yanggm971@163.com
(四) 李平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某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神經科神經藥理實驗室訪問學者,首批陸軍科技英才培養對象,陸軍軍醫大學“苗圃工程”和“重點扶持”培養對象,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及重慶市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兼任中國生物材料學會海洋生物材料學分會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創傷分會委員。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技委基礎加強計劃、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啟動基金等課題10余項。以第一/通訊作者在Mol Psychiatry,Adv Sci,Int J Biol Sci,J Pathol等期刊發表SCI論文20余篇,其中影響因子10分以上3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14.1分。
01研究方向
1.顱腦損傷及并發癥機制與干預
2.認知、情緒、疲勞、睡眠等影響作業能力因素的中樞機制與干預研究
02招收要求
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SCI收錄期刊中科院前2區或IF≥5.0發表論著至少1篇。
03聯系方式
電話:023-68757591
郵箱:liping123123@tmmu.edu.cn
(五) 劉道燕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某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動脈粥樣硬化學會中國分會理事,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動脈粥樣硬化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高血壓研究重點實驗室、全軍高血壓代謝病中心骨干成員。長期從事高血壓和代謝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尤其在瞬時受體電位通道(TRPCs)調控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的研究方面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10余項。以第一/通訊作者在Cell Metab(封面論著),Circ Res,Hypertension,ATVB等本領域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140余篇,他引4090次,應邀擔任Hypertension,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Aging and Disease等國外SCI期刊審稿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
01研究方向
1.代謝綜合征的發生機制及干預策略
2.代謝性心血管病與腦認知功能的發生機制及干預
02招收要求
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SCI收錄期刊中科院前3區或IF≥3.0發表論著至少1篇。
03聯系方式
電話:023-68729597
郵箱:liudaoyan@tmmu.edu.cn
(六) 王永堂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某研究室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肢殘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及青年委員會常委,《創傷外科雜志》通訊編委,《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雜志特約編委,SCI期刊Current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客座編輯及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雜志學術委員會青年審稿人。應邀擔任Biomaterials,Molecular Neurob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等多家SCI期刊審稿人。主要從事特殊環境神經精神創傷及其救治策略研究。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科研課題14項,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收錄30余篇,累計影響因子120.85分。參編專著2部,授權發明專利4件、實用新型專利9件、外觀設計專利3件,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指導研究生獲重慶市優秀碩士論文2篇。
01研究方向
1.神經創傷及其救治策略研究
2.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病機制與防治策略研究
02招收要求
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SCI收錄期刊中科院前3區或IF≥3.0發表論著至少1篇。
03聯系方式
電話:023-68757543
郵箱:wangytlu@163.com
更多問題請咨詢
聯系人:楊老師
招收熱線:023-68757116
簡歷投遞:670163391@qq.com
通訊地址:重慶市渝中區長江支路10號
原文出處:
https://mp.weixin.qq.com/s/3Dp5qvAcCa1IxZCjRvp5Lg
(電話聯系時請說明是在博士后網(boshihouzp.gaoxiaozp.com)看到的招聘信息,郵件申請時請在標題結尾加上信息來源于“博士后網(boshihouzp.gaoxiaozp.com)”)。